提升航母速度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增援指令和计划圈功能。航母作为游戏中移速最慢的舰种之一,直接编入舰队会显著拖累整体机动性。太阳鲸基础移速仅250,CV3000级约为400-500,均远低于巡洋舰和护卫舰。通过高速护卫舰提前建立计划圈并激活曲率航行支持,再增援航母,可使其以曲率速度4500快速抵达目标区域。这种操作能有效解决航母长途跋涉被伏击的风险,同时避免与低速战巡混编导致的移速浪费。
技术值加点是提升航母机动性的另一关键手段。动力系统中的机动规避策略应优先解锁,该策略能显著提高航母生存率并间接增强战术灵活性。对于太阳鲸,需将多余技术值投入巡航速度强化;CV3000则可选择平衡加点,兼顾载机性能与移速提升。需注意载机返回冷却缩减对速度无直接影响,但缩短补给周期能间接提升作战效率。装甲系统的强化虽不改变基础移速,但通过增强生存能力可减少撤退维修导致的机动损失。
舰载机配置对航母战术机动存在隐性影响。搭载战机的航母需频繁进行载机回收补给,而护航艇可长时间独立作战。采用M2+B2模块组合的CV3000若以护航艇为主力,能减少返航补给次数;太阳鲸则建议选择M2+C1模块实现载机数量最大化,通过火力压制弥补机动缺陷。需根据战场态势动态调整载机类型,避免因载机损耗导致的战术停滞。
实战部署需结合星系地形与舰队构成。在盟战中将航母预置于前线基地附近待命,通过短距离增援实现快速介入。撤退时务必使用工程舰协同返回,单独撤退的航母易被追踪航线暴露基地坐标。采矿作业中建议采用721运输舰混编提升资源周转效率,但需注意该操作会进一步降低机动性。对于需要长距离转场的任务,可预先派遣高速侦查舰建立中转节点,分段实施曲率跃迁。
后期维护环节直接影响航母持续机动能力。建造阶段预留预制模组缩短生产时间,战时配置2-3艘专职工程舰进行快速维修。战后需立即检查战报中的损伤情况,优先修复动力系统与装甲模块。安全时段生产能避免因突发战斗导致的建造中断,例如选择睡前挂载建造队列。定期通过模拟战斗数据提升航母等级,技术值累积可逐步优化速度相关属性。